“宇树的老股抢不到,机器人的BP(Business Plan,商业计划书)看不完。”
这是一位硬科技投资人在朋友圈发的话。近期,行业中“宇树老股”转让的消息传出,不少投资人都在感叹“抢不到”,抢到老股份额的投资人则庆幸“抓住了最后上船的机会”。一位投资人向第一财经记者估算,下一轮宇树估值很有可能由C轮的80亿元飙升至200亿元。与此同时,一位私募投资机构的投资经理向记者表示,40%想要认购宇树老股的客户来自海外。
几乎高于十倍的投资回报率可能,让宇树在具身智能赛道里,成为了每个人都想要拿到的“船票”。
500万元起投,投资者疯抢
春节前三天,Ethan拿到了宇树老股转让的项目。Ethan所在的私募基金,把这个机会看成是一次给客户的福利。“投资回报率可能在十倍以上,大家认为这是一个保守的估计。”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说。
天眼查数据显示,宇树成立以来共经历了九轮融资,除了2017年200万元的天使轮,B轮以后的融资金额通常都在数亿元人民币。
“2022年的时候我们接触到了宇树科技,同时期还有另一家杭州的四足机器人企业。”一位错失了宇树投资机会的投资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,之所以选择了后者,是因为“根据投资经验,后者团队更加稳妥”。“名校背景,加上丰富的团队管理经验,比当时的王兴兴看上去更稳定一些。”
这位投资者告诉记者,创始人的学历背景确实会给初创企业“镀金”。完成了7亿元天使轮融资的银河通用创始人王鹤,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,博士毕业于斯坦福大学,师从美国三院院士Leonidas J.Guibas教授;星动纪元创始人同样毕业于清华大学,直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(UC Berkeley),成立半年就获得了超亿元的天使轮融资。
相比部分创始人的学历光环,王兴兴并不掩饰自己的“偏科”。在知乎上,王兴兴对自己在上海大学研究四足机器人的经历表示,自己在“考研失败(英语悲剧了)”之后,“机缘巧合”来到了上海大学。也就是这次机缘巧合,让王兴兴做出了XDog,一个靠电驱就能够达到波士顿动力BigDog运动性能的四足机器狗。
“宇树的核心技术实际上就是从四足时代迭代发展而来的。”莅未源资本合伙人刘蓉告诉第一财经记者,从四足到双足,宇树技术的高效迭代和成本控制让其迅速锁定了市场。在2025年CES上,宇树的工作人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,宇树四足机器人的全球市场占比已经达到了60%-70%。
核心技术的潜力和验证过的商业模式,让这家中国头部机器人公司成为了行业的黄金标的。“三天时间里,我大概接触了十多个有意向投资的客户,大概40%来自海外,有美元基金背景。”Ethan说,本次合作的投资门槛是500万元起。
宇树下轮估值或翻倍,资本押注具身产业链
Ethan告诉第一财经记者,本次宇树一级市场的资本流动,其实是“意料之外”。“说是老股转让其实还不太准确。”Ethan说,这次宇树在一级市场流动的股资,实际上是由于一家参与了宇树C轮融资的机构存在资金缺口,因此提供了一个“协议机会”,重新募集与该投资份额等额的资金。
“只要能投进去,其他都是后话。”刘蓉说,对于机构而言,抢到头部项目份额意味着基金募资时拥有“标杆案例”,即便短期无法退出,也能通过“隔轮退”的方式赚取估值差。“毕竟下一轮宇树的估值可能就要到200亿元了。”
刘蓉透露,春节前后递到自己手上的机器人BP非常多,“很多核心的零部件厂商都在准备下一轮的融资”。她预估,今年除了本体厂商之外,机器人上下游产业链的融资将会更加频繁。“因为很多减速器、电机制造厂商,本身也在服务新能源汽车等制造业,随着机器人落地和需求量上涨,他们的财务模型会更加稳定。”
不过,刘蓉也表示,从这个角度来看,投资人必须把周期拉长,“可能会拉长到5-10年”。
鼎心资本合伙人潘涛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,今年会关注机器人赛道中的一些新领域。他透露,这些新的机会来自于机器人本体、大小脑、零部件、算法、数据训练等多个方面。
“目前的智能机器人,仍然是在用传统工业控制的产业链来搭建的一个阶段性产品。”机器人所涉及的产业链复杂冗长,潘涛认为,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发展,专业化、定制化的零部件,和逐渐收敛的大模型等会逐步出现,这些都是他作为投资者可能关注的领域。
行业仍处在发展早期,也意味着具身智能领域的产品落地节奏并非是具象的。“毕竟机器人产品想要代替人,一定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。”潘涛表示,初创企业在公司的战略和业务执行层面,要围绕人、财、物、产、供、销等一系列资源构建达成平衡。
“企业面临的很现实的问题是,这个行业可能需要10年之后,才会有一个很大的市场。”潘涛表示,企业怎么在这么长的周期当中,持续获得融资,将会是后续拉开竞争差距的关键。
(文中受访者Ethan为化名)
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,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,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。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,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,包括转载、摘编、复制或建立镜像。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。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:021-22002972或021-22002335;banquan@yicai.com。 文章作者
乔心怡
相关阅读
保险资金、养老资金等长期资本的耐性与韧性具有天然契合性,更有利于赋能科技产业发展,促进具身智能等AI+、量子科技、生物制造等产业生态新变化。
18 昨天 10:12
京、沪在四大产业均居第一梯队,深圳在生物制造、具身智能和6G领域领先,天津、合肥、杭州、南京分别在一个领域表现突出。
1453 03-08 14:39
长期来看,消费政策将持续出台,消费有望成为今年经济的一大亮点。
20 03-08 10:42
当人口红利逐渐消退,唯有通过“硅基智能”与“硅基制造”,也就是AI和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,才能重构经济增长的底层逻辑。
234 03-05 15:50
在科技飞速发展的21世纪,全球正处于智能化变革的浪潮之中。随着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突破,人形机器人应运而生,成为世界各国角逐科技高地的焦点。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、制造业亟待升级、教育需求多元化,这些社会现实为其发展提供了沃土。从国际看,科技巨头纷纷入局,抢占人形机器人市场份额,试图主导产业走向;国内政策大力扶持,资本涌入,产学研紧密合作,一场围绕人形机器人的科技竞赛悄然展开,它承载着提升生活品质、变革产业结构、彰显科技实力的重任。
35 03-05 09:49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